灵秀自然的叶脉画
叶脉画是一种独特的民间绘画艺术,它巧妙地利用树叶形态各异的优美外形和自然肌理,将中国传统的山水、人物、花鸟题材绘于天然树叶上,把多彩的画面和谐地与树叶的自然美融会一体,营造出别具韵味、灵秀自然的艺术境地,给人们美的享受。
人类早就发现植物的叶面是记录信息、传播思想的天然材料。古代印度的僧人用贝叶(菩提叶)制成梵夹(即用贝叶重叠,以板木夹两端,用绳串结),来书写佛经,记录下精深博大的佛教义理。唐代诗人柳宗元就有“闲持贝叶书,步出东斋读”的诗句。历来中国的书画家有利用植物叶来作书作画抒写胸怀、寄托情感的传统,据记载,唐代书法家怀素“学书贫无纸,曾种芭蕉万余株,取叶练字,名其居为‘绿天庵’”,清末风俗画家吴友如曾绘有《怀素书蕉图》。善绘道释人物的明代画家丁云鹏则用菩提叶作《罗汉图》多帧,所绘罗汉线条流畅,“丝发之间,而眉目间态毕现”,为佛教艺术珍品。
1927年春天,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“四·一二”反革命政变。年届84岁的著名书画篆刻家吴昌硕与弟子王个簃一行为避乱离沪,途中暂住浙江塘栖时在一小庙带回一张菩提树叶,把玩之余,取出笔墨,在叶上用篆体写下一“佛”字,并具“老缶”款,赠予王个簃留作纪念。小小叶片上老辣苍劲的“佛”字,寄托了晚年吴昌硕对平和宁静生活的渴望和真挚的师生情感。
现代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偕友赏尽天平红枫,以叶寄情,题一“艺”字于红叶,笔力遒劲苍润,趣味无穷,赠予画友,藏之为艺苑珍赏。
叶脉画采用精选野生阔叶,刮去绿色皮层,保留筋脉和薄瓤,进行腐蚀干燥处理,制成叶脉,再通过传统绘画、描金、勾线等技法,历二十余道工序而成。其制作工艺之复杂,更体现了叶脉画的珍贵性,叶脉作画轻薄纤巧,似雾如纱,于经脉断续之间自成风格,同时又能借鉴不同绘画艺术特色,无伦泼墨山水,亦或炭笔风光,皆可妙笔传神,凸现玲珑。更难得之处在于叶面经独特工艺处理,光洁透明,色泽耐久,色彩古朴,久不变色,有极高的艺术及收藏价值,树高千丈,叶落归根;叶脉作画,寓意尤深。叶脉绘画将以树叶脉络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为载体,使丰富的华夏传统艺术内涵得以拓展和丰富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