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花鼓——或冠以地名,或根据道具与形式特点,或与其他民间形式一同表演,乃至本属于高跷的艺术形式。这说明江苏地区花鼓一词的概念,常是泛指各种民间表演,而且其表演内容也极为丰富。江苏花鼓的表演形式以歌舞为主,基本上是两小、三小模式,各种节目都充满生活情趣,“对子花鼓”、“邗江花鼓”就是这种类型。“浒浦花鼓”、“海安花鼓”演员为三小。“泰兴花鼓”的演员人数多至8人,可以看到江苏花鼓由双人到多人,由一种形式向几种形式融合演出的过渡。江苏花鼓在苏北、苏南各地广泛流行,各地区虽各有自己的地方色彩,但都具有共同的江南风韵。其中的“渔篮花鼓”,则更有诗情画意和鱼米之乡的风情。渔篮花鼓属于“三小”形式,传于太湖地区的无锡、江阴一带。渔姑持渔鼓、渔篮,手持折扇表演,渔姑的舞蹈动作非常优美,均匀绵延的微颤的动律与轻稳的舞姿,相映成趣,具有轻柔、亲切的艺术魁力。所以有此艺术效果,自然是在恬静流畅的伴奏音乐中体现出来的。徐州地区的“邓邳县花鼓”从扮演人物,演出形式,都与安徽花鼓灯有近似之处。
|